2011年12月12日,淘宝、腾讯、卓越、京东、当当等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展开了一场“双十二”促销大战,引来亿万网民“疯抢”。从2011年的“双十一”世纪光棍节,到双十二的概念营销,着实让电商在网购市场火了一把,也着实带动了国人的网购消费热情!我们来看一组数据:淘宝于12月12日推出的双十二“全民疯抢”活动再次创下了中国网络销售的新纪录。当日有1.2亿的用户在淘宝上进行了消费,相当于全国有十分之一的人尝试了网络购物,而总销售额也达到了43.8亿元。淘宝网官方微博即时公布的数据显示:双十二活动开始仅仅一分钟,270万人同时在线。70秒,50瓶飞天茅台售空;5分钟,7个LV包售空;8分钟,300根金条售空;10分钟,成交51万笔,交易额突破一亿!一小时,成交额达到4.75亿,成交278万笔!
几近疯狂的行为过后,我们不得不来正视这些问题:
1、打折“猫腻”
促销活动中出现“先涨价再打折”的现象,打折“猫腻”让消费者很受伤!有网友亲历:某品牌车载充高输出双USB,原价只卖35元,从12月份起商家突然涨价到68元,“双12”时打了五折变成34元,实际只便宜了1元。
2、有价无货
有网友抱怨,看中的一款毛衣,0点的促销刚刚开始,就显示无货,害的她侧夜未眠,“有价无货”让她对促销的真假存疑。
3、网络堵塞,无法成交
花大半天时间选中了商品,结果因“支付宝”瘫痪,无法付款和成交。
4、迟迟收不到货
“双十二”促销令快递爆仓,快递背上了“蜗牛壳”,商品当天就付款了,但迟迟收不到货。
5、购物限制多
促销活动中,有的商家赠送了优惠券,但优惠券的使用,在购物种类和有效时间上有很大限制。
现在我们来理性想想之前“冲动消费”的行为结果:原本打算买的品牌和型号,因贪图促销商品的小恩小惠,心理打折给自己留下遗憾;在全民“疯抢”的状态下,在电脑旁坚守一夜,因几近瘫痪的网络而空无所得;为自己买到“实惠”商品暗自窃喜之时,几日之后发现网店的官方网站又开始了限时秒杀活动,价格和自己疯抢的结果没有差别;有可能更为懊恼的是,本来需要急用的东西,双十二拍下,迟迟不能发货,耽搁了自己的大事!
2011年的“神棍节”和“双十二”过去了,应该给我们自己留下一些总结和思考!在这,特别希望呼吁理性回归! 节日促销的却可以给我们带来实惠,但需要我们自己学会理智的辨别!实际上,“造节”是很简单的一件事,概念也是可以启发或杜撰的。1212可以理解为“要啊要啊”,也可说成是“要儿要儿”、“要爱要爱”......2012年12月12月更是千载难逢、大吉大利!所以,电商应该“造节”有度,消费者也应该网购有方!